红河州金平县创新服务模式 托底保障“一老一小”民生关切

杨耀勋 杜小容
2024-08-09
来源:县市新闻

近年来,红河州金平县聚焦“一老一小”两大重点群体,创新“3315”服务模式,持续优化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全力推动“老有所养、幼有所育”落到实处,牢牢托底民生关切,不断增强民生服务温度、服务底色,让“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可感可及、见行见效。

微信图片_20240807144205_副本.jpg

健全“三个会议”运行机制,“一盘棋”高位统筹。成立由县委副书记担任总召集人,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担任召集人,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一老一小”关爱服务联席会议,县委领导亲自抓、亲自安排部署。每季度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1次“一老一小”关爱服务工作,先后制定印发《金平县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金平县做好劳动力转移就业“前端”服务保障和家庭“后方”关心关爱工作任务分工方案》《金平县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等工作方案,明确“一老一小”关爱服务重点、任务分工,将保护与预防有机结合起来,同研判、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每月召开1次联席会议,分析研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每两个月召开1次问题整改会议,对控辍保学、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师德师风等工作靠后的2个乡镇、3个学校负责人一对一调度,推动问题整改落实到位。

微信图片_20240807144225_副本.jpg

推广“三色管理”分类帮扶,“一张网”精准施策。建立“三色管理”机制,将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分为红、黄、绿三色管理,组建驻村队员、返乡大学生、村组干部、基层党员四支志愿服务队,分层分类实施动态精细管理,精准开展关爱帮扶工作。“红色”人群紧急干预。根据监护、生活、行为等方面风险,将有违校规校纪的留守儿童标注为红色,由“学校教师+政法干部职工”挂联,采取紧急干预和普法宣传教育。将年龄>80岁或年龄<80岁的经济困难类、重病重残类的留守老人标注为“红色”重点人群,每月探访关爱不少于一次,并视情况增加频次。“黄色”人群重点干预。将女性留守儿童标注为黄色,由女教职员工、女干部职工挂联,落实“一周一电话、一月一见面”制度。把年龄<80岁的中度失能或未开展能力评估但因身体原因行动不便的留守老人标注为“黄色”次重点人群,严格落实每月探访制度。“绿色”人群一般干预。将男性留守儿童标注为绿色,由教职员工、干部职工挂联,实行每月电访机制。把年龄<80岁的轻度失能或身体健康的留守老人标注为“绿色”一般人群,实行差异化、针对性探访关爱服务。截至目前,金平县10908名留守儿童和1858名留守老人,均实现全覆盖挂联,有效解决了关爱保护不到位的问题。

微信图片_20240807144230_副本.jpg

升级“1+N”服务阵地,“一站式”聚力赋能。建成金平县就业创业与“一老一小”关爱服务中心,从县人社局、县民政局抽调5人集中办公,通过搭建“一站式”便捷高效服务平台,做好就业“前端”服务保障和家庭“后端”关心关爱工作,解决群众就业“愁事”,家庭“难事”。让全县12.74万转移就业人员有了“娘家”,为每位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牵上结对帮扶人。自3月试运行以来,服务中心共接访群众1000余人次。创建“留守爱心屋”。鼓励各村党总支在原有“儿童之家”基础上,升级一间“留守儿童关爱室”,配备书架及课外读物,新置儿童座椅,布置搭建儿童手工画贴、“心愿墙”等室内氛围场景,为留守儿童关心关爱提供一个温馨港湾。目前,101个村(社区)“儿童之家”均已升级成为“留守爱心屋”,配备至少1名儿童主任,实现村(社区)“留守爱心屋”和儿童主任全覆盖。完善“养老服务中心”。金平县现有养老机构10个,其中:公建民营养老机构1个、医养结合机构1个、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5个、在建3个(今年内可竣工投入使用,可增加护理型床位573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3个、老年活动中心(室)65个,老年幸福食堂1个。养老服务阵地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养老机构覆盖率稳步提升。

微信图片_20240807144235_副本.jpg

压实“五方责任”合力推进,“一条心”为爱护航。拧紧责任链条,全面压实家庭主体责任、乡镇村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群团服务责任和社会关爱责任“五方责任”,做实家庭“后方”关心关爱,让务工者放心、“一老一小”暖心。压实家庭主体责任。引导广大家庭建设好家庭、涵养好家教、传承好家风,县、乡妇联组织每月开展家庭家教家风宣传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开展宣传教育47场3700余人次。压实乡镇属地责任。各乡镇整合各类资源,因地制宜丰富关爱服务形式,深入开展“驻村小爸妈守护我成长”活动,全县90支驻村工作队270名驻村工作队员开展活动600余场次。压实部门监管责任。政法、公安、市场监管、文化旅游等部门每月至少开展2次联合执法,净化未成年人成长、老年人养老环境。目前,已开展联合执法14次,签订告知书、承诺书1000余份,检查重点场所1733家,作出行政处罚29件。教体部门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改进学校管理,落实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培养“法律明白人”105名,安排111名政法干警全覆盖担任各类学校法治副校长,开展校园法治宣传291场次,受教育人数8万余人次;民政部门落实落细兜底保障政策,确保“一老一小”基本生活需求,343名留守老人、313名留守儿童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40户,正在建设100户,积极实施特殊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工作,化解外出务工子女后顾之忧;卫健部门组织医务人员开展卫生健康知识讲座,覆盖15所中学16897名学生,免费为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建立健康档案25870人;人社部门按照“党委统岗、总支推岗、企业领岗、群众上岗、一周护岗”五到岗联动机制,全力提升组织化程度,多渠道、多方式拓展就地就近就业渠道,吸纳更多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县内就业4.66万人,从根源上解决留守问题。压实群团服务责任。团县委组织开展“微心愿”“假期小课堂”等活动,引导社会各界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六一”期间发动广大干部职工、爱心企业为2000个留守儿童实现“微心愿”。压实社会关爱责任。将“一老一小”关爱服务作为全县慈善募捐的重要主题,常态化开展爱心倡议,同时利用“5·8博爱日”“9·5慈善日”“9·9公益日”等特殊节点开展集中募捐,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仅今年“5·8博爱日”网上募捐筹集资金达15万元。

微信图片_20240807151340.jpg

构建工作“矩阵”,选树典型示范引领。率先在全州范围内,有效把“关爱留守儿童”“用好驻村工作队”这两个中心点进行结合,打造“驻村小爸妈·守护我成长”等特色品牌,下好“先手棋”。立体宣传建“阵地”。在“金平党建”公众号开设“驻村小爸妈·守护我成长”专栏,发布系列报道18期,同时利用“长寿金平”、各乡镇宣传媒体积极打造各自“宣传阵地”,充分宣传“一老一小”关爱服务行动中涌现出的感动瞬间、事迹典型,放大典型引领示范效应,累计发布信息410余篇,形成了守护“朝夕”美好的浓厚氛围,有效彰显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示范打造布“亮点”。积极践行典型引路法,将基础条件好、志愿服务规范的村列为示范点,倾斜资源和力量,强化指导,聚力打造可参观、可学习、可借鉴的示范点。如:五家寨村建立完善“儿童之家”、开设读书角和阅览室、打造太空科普角等儿童活动阵地。驻村工作队员结合自身优势“志智双扶”,当起了“编外教师”,开设各类“课堂”,点亮了乡村孩子“心灯”。伉偭社区村委会以“建设一个爱心驿站、组建三支爱心志愿队、落实留守老人四色管理、志愿服务五个到位”的“1345”工作法,通过资源整合、机制融合,以村党总支为依托,采取群众“点单”、总支“派单”、志愿者“接单”模式常态化开展志愿活动,暑假期间村党总支招募返乡大学生为40余名留守儿童开展“家门口”夏令营活动,有效解决了留守儿童暑期无人看管问题。选树典型出“示范”。加大13个乡镇先进人物、感人故事的挖掘,择优推荐一批在“一老一小”行动中工作扎实、表现突出的驻村工作队,积极做好先进事迹宣传报道。如:全县90支驻村工作队深入开展“快乐游园”“集体生日”“圆梦”微心愿、“亲情连线”探访、防溺水防欺凌教育、美丽家乡“发现之旅”等主题活动;金河镇15个驻村工作队持续开展“驻村小爸妈·守护我成长”行动,队员们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将绘画、黏土、扭扭棒带到“爱心屋”,让孩子们用画、黏土展现自己,以“艺”交友;州融媒体中心派驻妈卡波第一书记胡艳辉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驻村工作的重要内容,用心策划,用情关注,对辖区内的留守儿童进行关心关爱,走进孩子中间,成为孩子们的“大朋友”……截至今年7月,全县各驻村工作队累计开展活动600余次,有力推动关爱服务工作走深走实,持续提升“一老一小”幸福指数。(通讯员:红河州金平县融媒体中心 杨耀勋 杜小容 文/图


编辑:徐兆磊

审核:张永宾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