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蒙自市:弘扬民族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5-03-13
来源:县市新闻

近年来,红河州蒙自市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的凝聚作用,彰显民族文化力量,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底蕴和文化根基。


以群众文艺活动推动民族文化传播推广


多元节庆活动,扎根基层文化沃土。精心统筹以“龙行蒙自”为代表的系列春节群众文化活动。从“我们的节日·春节”的欢歌笑语,到“文化进万家”春季村晚的温馨祥和,再到“多彩非遗在身边”的惊艳亮相,全年共举办107场群众文化活动,14万余人次的各族群众共享文化盛宴。

微信图片_20250313194351_副本.jpg

聚焦精品创作,展现民族文化魅力。大力推动优秀民族文化作品创作,成功推出舞蹈、广场舞等共计29个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的文艺佳作。这些作品在省、州级赛事中表现出色,多部作品获奖。例如合唱《丰收乐作》等,在第三届群众文化“白鹇奖”中,多个节目脱颖而出,市文旅局也荣获 “优秀组织奖”。

微信图片_20250313194329_副本.jpg

深化院团改革,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积极推动院团“走出去”。蒙自市歌舞剧院受邀赴新加坡参加第39届“春到河畔2025”演出。通过《踩着云》等原创节目,向新加坡及全球观众生动展示了蒙自独特的文化魅力与人文风情,促进了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传播。


以非遗传承保护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


夯实传承根基,强化非遗保护举措。蒙自市拥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19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31人,并设立17个传习馆、传承点,组建13支非遗传承队伍。积极推进申报文化人才与项目。有40名非遗传承人获评市级乡村工匠,24名文化人才被评为蒙自文化英才。

微信图片_20250313194403_副本.jpg

拓宽非遗传播,积极开展交流互鉴。2024年,开“活力蒙自·洞经之春”洞经音乐展演业务培训,对17支洞经队伍进行专业提升;举办6场洞经音乐展演,组织3期非遗进校园活动及10余场各类非遗主题活动,积极提升非遗传承人的业务素质。

微信图片_20250313194357_副本.jpg

打造非遗品牌,推动文化价值认同。全力助推蒙自国家级非遗——过桥米线产业走向全球。2023年,蒙自过桥米线在“兰花之夜·桥宴”中惊艳北京,展现独特民族文化魅力;协助开展蒙自过桥米线品牌授权店工作,评选出62家品牌授权店,其中包括3家国外店铺,以品牌授权的方式,传承弘扬优秀乡土、饮食及米线文化。


以教育基地建设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打造示范基地,强化共同体意识浸润。积极推动“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中共云南一大会址、碧色寨景区”申报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基地。通过在景区展陈内容及讲解词中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讲述蒙自故事、红色故事时,向党员、群众、学生等群体巧妙传递“五个共同”理念,持续激发游客对“四个与共”的高度认同。

微信图片_20250313194409_副本.jpg

完善景区设施,彰显多元文化融合。在景区设置多语种标识牌与导览图,满足不同民族游客需求。于碧色寨大通公司景区内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借助蒙自特色石榴造型,不仅展现当地特色,更呈现出蒙自及周边地区各民族在地域、文化、社会层面的交流融合场景。

微信图片_20250313194414_副本.jpg

开发特色线路,传承红色文化。整合中共云南一大会址等红色旅游景点,推出 “红色心旅” 沉浸式体验项目,精心打造精品红色旅游线路,研发红色研学课程。带领各民族游客回顾革命历史,感受伟大革命精神,生动演绎各民族团结一心跟党走的故事。在传统节日,以猜谜语、寻宝等形式,将西南联大红色文化与民族文化深度融合,吸引省内外各族游客,充分发挥景区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的重要作用。(稿件来源:红河州蒙自市委统战部)


编辑:白雪梅

审核:张永宾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