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蒙自市:“红舟课堂”非遗对话青春 文化纽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5-03-14
来源:县市新闻

2025年春季开学之际,红河州蒙自市以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掀起文化传承新风潮。全市中小学通过“红舟课堂”开展“文脉相连,非遗与校园的跨时空对话”主题活动,借助现代科技与非遗文化的深度融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植青少年心中,为民族团结进步与中华文化传承注入青春活力。

微信图片_20250313212507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250313212523_副本.jpg

一、科技赋能非遗,激活文化认同。本次“开学第一课”以三个篇章为主线,在《非遗“味”你而来——舌尖上的文化记忆》中,师生们透过过桥米线的袅袅热气,品味“各美其美”的饮食智慧;在《“新生代”接棒,非遗正“青春”》环节,彝族鱼鳞吹奏的悠扬旋律与刀刻剪纸的精妙技艺,展现“美美与共”的文明交融;《以教育之名,续写千年匠心》则通过数字化呈现千年匠心,诠释“文化共传”的时代价值。三个维度层层递进,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密码。课堂运用AI技术和MG动画等现代科技手段让民族霸王鞭舞出数字韵律,当学生们通过虚拟现实“走进”非遗传承人的工作室,当动态数据可视化呈现各民族非遗的传承谱系,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创新,为青少年打开了认知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全景视窗。

微信图片_20250313212529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250313212534_副本.jpg

二、教育搭桥,共育传承“新生代”。近年来,蒙自市积极探索非遗进校园的活动机制,通过开发非遗校本教材、开设乡村少年宫非遗课堂、组织文化艺术展演等形式,搭建学校教育与非遗传承的桥梁。教师梁诗琪表示:“非遗不仅是技艺,更是各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通过课堂,孩子们读懂了一碗米线背后的团结故事,一片鱼鳞中的智慧传承,这正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学生金哲成在课后感慨:“非遗让我们触摸到祖辈的智慧,更意识到自己作为文化传承者的责任。”将非遗融入日常教学的模式,不仅丰富了校园生活,更让青少年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自觉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

微信图片_20250313212540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250313212545_副本.jpg

三、守正创新,续写共同体新篇章。蒙自市将以“红舟课堂”为起点,进一步拓展非遗教育形式,推动非遗与德育、美育深度融合,引导青少年从文化传承中汲取精神力量。继续深入挖掘非遗背后的团结爱国故事,以“非遗+”模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传统文化在创新中焕发新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持久动力。这场跨越时空的非遗对话,不仅是一次文化启蒙,更是深刻诠释了“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蒙自市以教育为纽带,让非遗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凝聚各民族情感与精神的“顶流”,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绘就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时代新图景。(稿件来源:红河州蒙自市委统战部)


编辑:白雪梅

审核:张永宾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