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红河州蒙自市始终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把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各领域全过程,以“蒙以同心融容 榴城相拥筑蒙”为创建主题,实施“六同工程”,奋力谱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国式现代化的蒙自篇章。
立足“三个强化”,政治引领凝聚共识
强化理论武装。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政治任务,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的重点内容,作为领导干部任职前考核的重要事项。202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专题研究民族工作30次,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专题学习5次,“万名党员进党校”集中专题培训50场,培训党员2万余人次。
强化主线意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党委政府“一把手”牵头抓落实,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党委巡察、政绩考核,纳入社会面知晓度理解度的问卷调查。建立“三级书记抓”工作制度,以“十一进”工作为抓手推进全域创建。
强化协调机制。建立民族工作协调机制、调度机制,构建“市级有部、乡级有办、村级有站”工作网络,设专兼职民族宗教工作员169人。成立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石榴红”百名村社支书宣讲团,全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着力培养“四个特别”民族地区好干部队伍,派驻民族地区“第一书记”45名,2022—2024年发展少数民族党员603名。
聚焦“三个弘扬”,共建共有精神家园
弘扬民族精神。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史”教育贯穿于理论、文艺、网络等宣传和精神文明建设中,以中共云南一大会址、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等为载体,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树牢共同理念,通过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室、“网络直播课堂”、社区广播、村组微信群等平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建立“石榴红”百名支书宣讲团,小蜜蜂、蒙小青、马灯宣讲团等全龄段宣传教育队伍,深入浅出讲好五个故事。
弘扬中华文化。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国复兴有我”“家风家教故事会”“中华文明大讲堂”等展演、宣传活动,组织完成各类文化惠民演出150余场次。实施以党旗、国旗、国歌、主题广场、村史馆(室)为主要内容的“5+N”系列工程,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一中心一基地”,完成研究项目20项,组织编撰《蒙自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蒙自市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会》,创作民族团结进步文化作品78个。
弘扬文明新风。坚持民族团结进步与文明城市、双拥模范城同创共建,结合“我们的节日”“文明大讲堂”“音乐思政课”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进”等教育实践活动1396次、参与人数达7.6万余人,唱响“蒙自因我文明”主题。共创军地“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新局面。全面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国家统编教材“双推”行动,全市公办教师普通话达标率达为96%,全市民族地区18—45岁青壮年劳动力会使用普通话率为98.67%。
抓实“三个结合”,融合发展促进共富
创建和产业发展相结合。构建“一核三区四带四基地”的产业格局,建成全省规模最大、品质最高、技术一流的蓝莓、石榴、苹果、枇杷高标准示范基地。蓝莓产业“622”农民集体企业合作共赢模式在全省推广,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全力打造面向东盟的加工制造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中越经济走廊创新合作示范区,建成全省首个AI算法赋能中心。2021年至2023年全市GDP从447.74亿元增加到476.49亿元、年均增长5.9%。
创建和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开展国家储备林续建项目,蒙自国家储备林项目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二等奖。实施地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治理及规范化建设工程,市建成区无黑臭水体,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100%,荣获“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3年达96%以上,被认定为“中国天然氧吧”。
创建和改善民生相结合。每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5%以上。按照“市乡一体化、乡村一体化”原则,以“1+4+N”模式组建医疗共同体,成功蝉联“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殊荣。制定实施“技能蒙自”“乐业蒙自”“安薪蒙自”举措,2021—2023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57万人,“蒙自建设者之家”提供就业服务12万人次。通过集团化办学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充分发展,组建“城区学校+农村学校”学联体10个,2021—2023年,落实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资金17393.49万元。
实施“三大行动”,深化交往交流交融
青春建功行动。依托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建设,在碧色寨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公园挂牌全省首家“云南省青年外事交流活动基地”,建设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阵地23个,组织中小学生跨区域参加各类研学交流和赛事985场次,参与师生25800人次。组织中越两国的160余名青年代表开展 “同饮一江水 青年向未来”中越边境青年友好交流活动2场,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旅游促“三交”行动。成功举办“石榴节”“过桥米线节”“枇杷节”“国际石榴文化数字论坛”等节日庆典和交流活动,推出蒙自红色精品旅游线路“红色心旅”,植入“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马灯点亮仪式”“滇越铁路现场教学”等互动性研学体验,推动全民全域旅游新发展。2021年至2023年蒙自市累计接待游客3974.5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457.94亿元。
互嵌式发展行动。积极落实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语言文字、户籍住房、创业就业、宣传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法治服务”七大保障机制,为流动人口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全面保障各族流动随迁子女平等受教育权利,推进混班混宿、同享补助、共用资源、共参活动。着力构建多元共治网格,以“党员联户、民族联心、网格联动”志愿服务创建“幸福来敲门”“小候鸟课堂”“你好邻居”等社区服务品牌,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不断深入。
构建“三个体系”,筑牢和谐稳定根基
民族事务治理体系。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智慧化,实现民族地区基层政权建设、少数民族党员发展一图可知,城管、交通、卫生、公安、民宗等部门联动调度指挥一网统管。开启“快递送法”直通车,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宣传教育400余场次。
基层治理体系。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立“1+13+88”共治网格,健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和“1+X”调解联动体系,建成“石榴籽·解忧心驿站”矛盾纠纷调解室、“石榴云共享法庭”,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化解率达97.38%。
风险防范体系。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案事件,突出抓好涉民族因素意识形态问题积极稳妥处理,积极做好舆论引导和管控,在网络空间形成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正能量、好声音。多年未发生违反党的民族政策或影响民族团结的重大案事件和重大网络舆情。(稿件来源:红河州蒙自市委统战部)
编辑:白雪梅
审核:张永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