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蒙自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打造“建设者之家”与和美家园就业“幸福里”社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通过“盘活闲置资源、供需精准对接、全程暖心服务”三维发力,架起各民族群众就业增收“连心桥”,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就业创业沃土上绽放。2024年,两大平台双双获评云南省首批省级零工市场和省级就业“幸福里”社区,成为各民族共享发展成果、共创美好未来的生动实践。
一、破“资源闲置”之困,筑就各民族就业“暖心巢”。针对“马路劳务市场”中各民族务工者露天候工、权益难保障等问题,蒙自市将闲置水果市场、搬迁农场旧址转化为“建设者之家”和“幸福里”社区,让各族群众告别“日晒雨淋蹲活计”的窘境,走进设施齐全的“就业服务综合体”。在这里,一站式服务窗口提供政策咨询、岗位匹配等全链条服务,培训教室、创客中心等功能区助力各族群众“学技能、稳就业”,实现从“打零工”到“长就业”的转变。更贴心的是,“幸福里”社区推出“拎包入住”安居房,158名各族务工者以月均30元的成本入住,共享幸福食堂、儿童之家等公共服务,让“落脚难”变为“扎根稳”,各民族群众在共居共学中增进了解、加深情谊。
二、破“信息壁垒”之难,搭建供需对接“同心桥”。打破信息孤岛,建立覆盖企业和各族务工者的双向信息库,推行“企业点单—平台派单—工人接单”模式,精准对接各族农村劳动力与企业需求。2024年以来,“建设者之家”登记企业1695家,发布岗位8300余条,服务就业3.7万人次;“幸福里”社区通过“南工北送”平台,吸纳元阳、金平、绿春等南部县市5000余名民族劳动者就业,实现“家门口”就业与跨区域协作双赢。线上线下双轨招聘同步发力,32场线下招聘会、7场直播带岗吸引各族求职者“屏对屏”“面对面”洽谈,47期职业技能培训帮助3938人掌握电工、家政等技能,81%的学员实现“技能变现”,各族群众在共同奋斗中共享发展机遇。
三、破“服务断点”之虑,守护务工群体“安心业”。以“妈妈式”服务构建各族群众融入新家园的“连心网”:开设“新乡人大讲堂”“田园夜校”,用“乡音”讲解政策、“田间”传授技术,64场技能提升、亲子教育活动覆盖3900余人次,让外来务工者特别是各族群众消除“陌生感”,找到“归属感”。针对灵活就业群体,建立权益保障机制,线上线下同步化解纠纷41起,帮扶转岗就业130余人,实现“维权即转岗、矛盾不出门”。在创业扶持中,推行“高原特色农业 +创业”模式,800余名各族创业者获得金融贷款8100万元,孵化蓝莓家庭农场500余个,创造岗位2000余个,形成“创业带就业、就业促团结”的良性循环。
如今的蒙自市,“建设者之家”里各族群众共商就业计划,“幸福里”社区内各民族儿童同享“小候鸟课堂”,技能培训场上哈尼族绣娘与汉族学员互学技艺……各族群众在就业增收中加深交往交流交融,在共建共享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蒙自市将继续以就业服务为纽带,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共同谱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稿件来源:红河州蒙自市委统战部)
编辑:白雪梅
审核:张永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