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炽热的7月,在送孙子吴孝嵚去昆明野鸭湖参加夏令营后,我与老婆踏上了一段难忘的滇东北自驾之旅。我们从蒙自南湖荟出发,一路向北,历时11天,途经昆明、宣威、六盘水、威宁、昭通、鲁甸、巧家、东川、寻甸、嵩明后,回到昆明拜访亲友,并到安宁旅游,每一处都留下了独特的记忆与深刻的感悟。
7月11日,从红河州州府蒙自出发
夕阳已经西下,我们从红河州州府蒙自的南湖荟出发,去接在蒙自市医院上班的儿媳,驶向昆明润城第四大道儿子家的公寓。一路上,吴孝嵚一直在讲话,大人们都听烦了,他依然自言自语。到昆明时已是夜间的11点多,儿子吴忠磊、儿媳郭艳及孙子,还去逛夜市和次烧烤,我们老婆杨继英则在家休息。我们一家五口人开启了这次不一样的旅行。
7月12日,送孙子去野鸭湖参加夏令营军训
时逢雨季,时雨时前,我和妻子杨继英、儿子吴忠磊、儿媳郭艳一同送孙子吴孝嵚去野鸭湖参加夏令营军训。签字报到后,主办方就是给吴孝嶔荒山了“军装”。看着九岁半的孙子穿上军装入列,我们大有一种“一人参军,全家光荣”之势,但愿孙子在今后十天的军营式生活中,收获满满。
野鸭湖公园位于昆明盘龙区双龙街道,这里不仅是孩子们的军训基地,更是一个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地方。它坐拥660亩山水资源,周边是2000亩永久性保护森林,四周山峦叠翠,孕育了200多种植物以及20多个目的昆虫。园内还有一条昆虫知识长廊,玻璃展柜里陈列着各式昆虫标本,图文并茂地介绍着它们的习性,像是一座露天自然课堂。这里也是云南许多夏令营开展军训和拓展运动的常用场地。儿子吴忠磊看到眼前的房屋和训练场地说:“二十五年前我在昆明读书时,就在这里接受过军训和拓展训练呢。”训练营举行了隆重的开营仪式,72个孩子,身着迷彩服,分作两个营,在教官的带领下,走进大厅,家长们坐在观众席上观看。团长向两个营分别授予军旗,随后是教官们进行军体表演,有个人的,也有对抗的。那些教官估计是退伍军人出身,一招一式,都有军人的风采。
孙子们的入营仪式结束后,我们便去野鸭湖泛舟,又漫步在公园的林荫道上,享受孙子不在身边的静谧。波光粼粼,一条条自驾电动小舟在清澈的水面上荡漾,湖面不大,岸上草木清香伴着水汽扑面而来,偶尔有鸟雀掠过枝头,为这方天地添了几分灵动。这趟野鸭湖之行,既有眼前的鲜活景致,又有儿子少年时的回忆,更因孙子的夏令营时光多了份传承的暖意。送孙子参加夏令营,又游玩了野鸭湖公园,一举两得。中午,我们4人在双龙镇上吃饭,随后返回昆明我们陪儿子和儿媳逛商场,很累,我没有心思倍他们,我去昆明东风广场游荡,昆明著名的工人文化宫拆除重建10多年了,人们认为是烂尾楼了,直到上月才完工,开放了广场部分。新建成的文化宫,还没有开放,估计是内部装修还没有完成。文化宫一直是昆明的标志性建筑,重建的,我看不能代替昆明。
晚上,儿媳的表弟郭旭家请我们吃傣味晚餐,很有风味。酒足饭饱,我们5个老人步行到儿媳大舅在书林街的家,小辈的去逛商场。我们在大舅家,一直在闲聊,话题很多。晚上11点,儿子他们依然没有来,我们也不觉得困乏。直到晚上12点,儿子才来接我们才回到润城的公寓里。
7月13日,前往宣威参加订婚仪式
我和老伴及儿子吴忠磊前往宣威市参加杨政及徐娅楠的订婚仪式,儿媳因为要回单位上班,不能一同前往。
宣威历史悠久,早在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朝征南大将军傅友德率大军南征,在此设立宣威关,寓意“宣播朝廷威德,以资震慑”,这便是宣威地名的由来。清雍正五年(1727年)析沾益州设宣威州,民国二年(1913年)裁州设县,1994年2月18日撤销宣威县,改设宣威市。这里还是著名的“云腿之乡”,宣威火腿与浙江金华火腿、江苏如皋火腿并称华夏三大名腿,1923年孙中山先生为宣威火腿题词“饮和食德”,使其声名远扬。
下午五点,我们到达徐娅楠家指定的餐厅,受到徐娅楠家人的热情款待,在农家乐品尝了鲜美的羊汤锅。来参加杨政订婚仪式的,除了杨政这边的亲友18人外,对方也来了几十人,很是热闹,有十多桌人共享女方家特意安排的羊肉火锅。宣威的羊肉是很出名的。我在25年前就品尝过,那是一个叫吴世国的老板特意从宣威带到蒙自让我们品尝的。
7月14日,在宣威游玩和参加订婚仪式
上午,我们游览了宣威东山公园。公园景色秀丽,一座松鹤寺坐落在古柏中。这里是当地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有步道和公路到达寺庙里。这里是鸟瞰宣威市的好地方,举目远眺,宣威城市面貌及周边风光,尽收眼底。
下午,由女方家举办订婚仪式。我家是男方,共有亲友18人参加。女方家的亲友团更是强大,有百人之多,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有商界老板、公务员,帅哥云集,美女成堆。女方的妈妈是个女强人,开有多家运动衫专卖店,由她家参加订婚仪式的队伍可看出其为人之好,情商之高;女方的那个大舅舅是位企业家,也是女方家的“掌门人”,据说他家父母早逝,这大哥便担起长兄如父的职责,把多位兄弟姊妹培养成人,事业有成。
订婚仪式开始前,我儿子吴忠磊回蒙自,我和妻子则继续参加订婚仪式,仪式隆重而富有个性,充满了当地的民俗风情。17桌客人欢聚一堂,舞台的背景墙,有杨政和徐娅楠的画像,舞台上摆满各种各样的东西,包括南方家给的彩礼——现金、油盐柴米肉酒等,都是双份。还有蛋糕、鲜花等。客人们不断以舞台为背景,与那对新人合影,留下一张张笑脸照,这是难得的机会,大家都珍惜。晚餐很是丰盛,宣威火腿等当地名吃、海鲜等,应有尽有,喝的酒是水井坊,配备的烟是大重九和中华牌的,每一桌的费用,绝对不菲。席间,敬酒声、欢笑声此起彼伏。那对新人不断接受亲友们的祝福,喝酒也不少。是夜,我们一直沉浸在那别具一格的订婚仪式中。
有人说我是见多识广者,但今天的订婚仪式,无论是规模、排场,还是场景布局,我都是第一次见到,算是开了眼界。
7月15日,从宣威去尼珠河大峡谷旅游后前往贵州水城
上午,我们在宣威市中心广场和农贸市场感受当地的生活气息。在旁边的公园里,我与当地人聊天,我我们都知道,宣威火腿的推介者,不仅打造了云南的这一品牌,他还是邓小平的老岳父。另外,据说还有一个姑娘是胡同志儿子的同学,成为了胡同志的儿媳,宣威自古人杰地灵,读书和做官的人不少。我们去逛的宣威集市。以街为市,很接地气,各类商品琳琅满目,人们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随后,徐娅楠家人再次设豪华宴为我们18个客人送行。本来我们计划是吃过早餐就告别了,但女方家已在挽留,而且把中餐都订了,盛情难却,我再次享受了一次大餐。
下午,我们按计划前往尼珠河大峡谷旅游。峡谷内瀑布飞流、层层叠叠,台阶无数,我们拾级而下,穿越在沟壑深处,3.6公里的路程,难度不小,很多人望而生畏,不敢挑战,半途就返程了。售票员看到我们是老人,也叫我们不要买电梯和索道的票,估计我们走不到河底。若走到河底,要乘坐电梯,再买票,费用都是一样的。路上我们遇到的游客也说,难度很大,建议我们看完瀑布就返回。也有从下面上来的游客说,下去不费力,坚持吧。我们在不觉得累中走完全程。268米高的野外电梯,把我们从河底提升;接着乘坐的索道,临空飞架,我们坐在飞兜里,回望尼珠河是那样的“渺小”。到了山顶,接驳车把我们接回到停车场时,已近下午五点。
尼珠河大峡谷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普立乡境内,是云南东北部鲜为人知的自然奇观。这里地处云贵交界,峡谷纵深达1000多米,两侧峭壁如刀削斧劈,底部尼珠河奔腾而过,原始生态保存完好。尼珠河大峡谷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地质景观而闻名,被誉为徒步、摄影爱好者的“野生天堂”。
峭壁栈道:沿崖壁修建的简易步道,近距离感受峡谷压迫感,胆大者青云梯和高空缆车:286米的青云梯和高空缆车,缓缓上升,峡谷风光尽收眼底
尼珠河大峡谷不仅自然风光壮美,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这里曾是古代彝族部落的聚居地,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彝族的传统习俗和文化遗迹。峡谷深处的彝族村落,保留着传统的彝族建筑和生活方式,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到独特的民族文化。
回程的乡村公路还是来时的那条,本来我想走另外一条,但当地人告诉我说,走不得,路况极差。我们按原路返回,公路弯弯曲曲,不太好开,总归驶上宣威到六盘水的高速公路。南盘江上那世界第一高桥映入眼帘,原有的观景台已封闭。晚上7点多,我们抵达凉都六盘水市。
7月16日,游玩水城古城后经威宁前往昭通
带着昨日徒步3.6公里峡谷的疲惫和小腿的疼痛,我们坚持游览了水城古城边的凤池园、荷城,古城内的“三线”建设博物馆,以及新城区的凉都大道、钟山大道等。水城古城始建于雍正十年(1732年),四面环水,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漫步在古城的街巷中,仿佛穿越时空,感受着历史的韵味。市区的风光也十分迷人,山水环绕,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
下午,我们前往贵州威宁县。在威宁城里游览一会,便去游览草海。草海是贵州最大的天然淡水湖,这里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形成故事。它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断陷湖,历经沧桑变迁,几度被认为放干,又恢复。几十年前,为恢复草海,搬迁人口5000多户。25平方公里的水面,如今成为众多候鸟的栖息地,对维护生态平衡有着重要意义。遗憾的是,草海周边并非鱼米之乡,周边连一个鱼庄都没有。据说是不准在草海从事渔业。有资料说,现在草海已鱼满为患,甚至影响到水鸟的栖息,草都被鱼吃光了,几十年不准打鱼,从生态平衡角度看,也不见得是科学的。草海边没有什么值得玩的,我们只好前往云南的昭通市。威宁县的地界位于昭通坝子的边缘,下高速的收费站处,昭通城已经在眼前,但依然不属于昭通管辖。晚上,我们住在昭通古城区。昭通古城内的挑水巷、陡街,迟家大院、广东会馆、李氏宗祠、趣马门、东门楼,以及昭通籍抗日将士出征的雕塑及牺牲人物等,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
7月17日,游昭通古城、云南王龙云宗祠、鲁甸前往巧家
上午,我们继续在昭通古城游玩。昭通古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保存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中午,文友刘绍青热情地邀请我们品尝了昭通的干锅牛肉,独特的风味让我们大饱口福。我和刘绍清是近十年的文友,他编撰了《昭通文学发展道路研究》等,他委托我写了好几篇文章,有的文章被多家媒体转载。
下午,我们游览了云南王龙云家的祠堂(龙氏宗祠),里面记载着龙云在护国、抗战、和平解放云南的功绩。龙云是民国时期滇军高级将领,在云南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但还被划为右派。祠堂内的建筑风格独特,占地面积30多亩,估计是云南最大的祠堂(家庙),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让我们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看完龙云家的祠堂,我们按计划前往鲁甸县。鲁甸城市虽小,但也有着自己的特色,县城里的湿地公园虽不大,却也为当地增添了一份灵动之美。本来打算在鲁甸找个带有温泉的酒店住下,以解除前天游览泥珠河大峡谷后带来的腿痛,但没有找到合适的温泉酒店。于是,临时改变主意,不游盐津县,而前往巧家县。去巧家也是回程的路,绕道不多。从鲁甸到巧家有120多公里的路程,但不是高速公路,是二级路,路况也不错。途中有个观看白鹤滩水库的观景台,我看到了壮观的白鹤滩水库,高峡出平湖,气势恢宏。这里距巧家不远了。我们在观景台买了当地的芭蕉,很是好吃。
7月18日,游巧家城及白鹤滩水库后经东川、寻甸和嵩明,夜晚回到昆明润城
上午,我们在巧家县游览,巧家县城坐落在山坡上,出门就爬坡。我们参观了堂琅文化广场,堂琅是巧家的古称。这个广场记载着巧家县的历史文化,广场上有图腾柱,广场边在建的体育馆,很有特点,远远看去就像一座“银宝”。游玩城区,我们到白鹤滩水库水边看人们钓鱼,那钓鱼人为我们拍了不少照片,他说,来巧家游玩,最好在10月份,那时白鹤滩水库水满,水面宽,景色更好看。我老婆说,他们去年来看过白鹤滩水库,只能远看,没什么意思,今天总算近距离游览了。随后通过跨越白鹤滩水库的大桥,进入四川宁南县,在桥头堡远眺白鹤滩水库和两岸不同省份的风光,景色美不胜收。我们在在白鹤滩水库云南这边的沿湖景观大道行驶,景色很美,设有多个供游人游玩的码头、广场和休闲场所,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这是修建白鹤滩水库的社会效益。看到有人在岸边公园吹电吹管,我请教了他们,他们还把西瓜分享给我们。
中午我们到达曾经的铜都东川。东川曾因铜矿开采而繁荣。我过去工作过的云锡公司松矿,还成建制地调了一个工区的100多人支援东川建设。如今东川虽因资源枯竭而衰败,透着萧条,但历史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让人感慨万千。我们漫游了那个“人民公园”,这是见证东川过去和现在的地方。几十年前,东川是省辖市,个旧的产值比东川高,但受红河州挤压,一直是县级市。个旧资源枯竭了,但留下了一座漂亮的城市。而东川早已改为昆明的一个区,城市建设不完善,大概在2007年,我们到过东川,那时的东川更是差,萧条得连个宾馆也没有。现在还有了几栋高层建筑。中午我们在东川吃了凉米线后,前往寻甸县城,也就是几十公里的路程。县城虽小,但号称“牛县”,据说这里养牛很多,这里的牛干巴很出名。县城里的民族团结广场还不错,老人们在这里唱歌、打牌,享受着悠闲的时光。我稍作小憩,便前往嵩明县城。
嵩明县城的那个兰茂广场很有故事。兰茂是嵩明县杨林人,古代医学家,他编撰的《滇南本草》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还早142年。嵩明县广场上有兰茂人物雕塑,县城里的兰茂大道,整洁美观,城市规模也不小,很是整洁,应该说,嵩明在县城中,是比较好的。我们还去寺庙寻找我老家蒙自市老寨土司沙源,在明朝末年滇中平乱有功后当地人给他建立的寺庙,这是我多年的夙,愿但最终无果而终。
晚上近七点,我们回到了润城第四大道儿子的公寓,结束了这一段充实的行程。从此,要在昆明等待到21号,去野鸭湖接吴孝嵚回家。
7月19日,在昆明拜访亲友
一夜的雨未歇,从昨晚下到天亮,却丝毫没影响我们今日去拜访亲友的兴致。
上午,我们往世博园去,我们以堂弟名义称呼的大舅许金龙就住在那一带。大舅是我老婶的哥哥,算起来已有两年没见他了。我们到约好时间地点处,远远见大舅在路边等候我们,大舅是九十岁的老人,身子骨硬朗得很,步子稳健。听他儿子说,老人家至今还在打篮球,实在令人佩服。大舅是五十年代昆明冶金工校的毕业生,与我家交往有几十年,早年间我到昆明出差,总爱绕过去看他。退休后他迷上了摄影,尤其爱拍鸟,还出过摄影作品集,我特意收藏了一本,他经常把摄影作品与我分享。
进了大舅家,86岁的大舅妈正坐在窗边做十字绣,针脚细密,花色鲜亮,手艺精湛。见老两口这般健康,我们打心眼儿里高兴,我跟大舅的儿子念叨:“将来咱能有二老这身子骨,就烧高香了。”大舅与我们讲了好多家乡的旧事和他小时候的趣闻,我听得入神,心里想着回去一定得把大舅的故事记下来。中午,大舅一家带我们去附近馆子里吃饭,热热闹闹坐了一桌,话匣子就没停过。
享受了大舅家为我们设的中餐后,下午转道去拜访宁德崇家。他家两口子是我当年介绍人,情谊一直没断。十年前他家搬来昆明帮女儿带孩子,我们见面便少了。我们一进门,话题就绕回了云锡公司松矿——那是我们共同工作过的单位。聊起矿上的人和事,仿佛又回到了当年一起共事的日子。晚上,他家请我们去吃野生菌火锅,鲜得很,是昆明独有的风味。餐前,我们顺道看了昆明的野生菌市场,很是大,几十张倒卖野生菌的车辆一字排开,每新来一辆车,二道贩子就围过来,把一筐筐的野生菌放在自己面前把控着,随后再与老板谈价格,没有不成交的。这里无论什么菌,包括鸡枞,价格比蒙自高,但品种多,质量也好。据说,外省的也拉来昆明买,昆明毕竟是全国最大的野生菌市场。饭后回到儿子的公寓,我家和宁德崇4人又坐着聊了许久,回忆我们两家43年来的交往,感慨颇多。我们的话题,有老人的,也有儿女的,还有工友们的,也有亲戚朋友的。转眼就到了十点多。我开车送他们回家时,路偏遇上大暴雨,雨刷器忙个不停,倒也成了这趟拜访里难忘的小插曲。
7月20日,与好友游玉龙湾及安宁城及天下第一汤
昨夜又是一夜的大雨,好在天亮后雨过天晴,我家两口子便去润城附近的农贸市场逛逛。市场的物资很丰富,野生菌很多,价格也很高,我们没有买。连续多日在外吃饭,很想吃自己做的菜饭,于是我们买了些喜欢吃的,回到家小憩一会儿,老婆便开始做饭了。午休后觉得无所事事,微信约刘朋友凡云来小聚也没有回话,不知是什么原因。于是,随即打电话给宁德崇,约他家一起去玩。昨天尽管相处了10个小时,我看我们两家人意犹未尽。
去哪里玩呢?28年前我去过安宁的玉龙湾,给我的印象挺好。大学同学钟美芬20年前去参加玉龙湾开发,她邀请很多同学去玩过,我没有去,应该比以前好多了。正好,宁德崇家也没有去过,便决定去那。
玉龙湾距昆明城20多公里,需要买门票,15元/人,景区车10元/人送达最高峰,然后走路游逛。一切都不是28年前的样子了,唯有湖边那陡峭的紫红色的山体依旧。过去,这里是影视拍摄基地,不知现在是否还有这个功能。游完玉龙湾,我们便去安宁城游玩。安宁历史悠久,早在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就已设县,称连然县,属益州郡,是云南最早设置的县之一。它自古便是滇中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工商业重镇,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如今更是云南最强的县级市,昆明钢铁公司便在这里,安宁经济发达且人文底蕴深厚。而且,安宁还有“天下第一汤”温泉,名气很大。我导航去吃石锅鱼,想不到宁德崇在家时与老婆说,等我们到他家就去吃鱼,真是不约而同呀。吃过晚饭,我们便去看温泉——天下第一汤,我已经记不得在何地了,只好导航去,原来距安宁主城区还有七公里路程。我们不想去泡温泉,只想去看“天下第一汤”几个字,回味二十多年前的记忆。
“天下第一汤”的温泉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东汉时期就已被发现利用,历代文人墨客对其赞誉有加,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在此驻足,留下了相关记载;近代名人也多有题咏。这温泉水温常年保持在42℃左右,水质优良,富含多种矿物质,被誉为“天下第一汤”,是安宁温泉文化的核心标志。
安宁温泉区域,古朴而典雅的氛围便扑面而来。安宁温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相传名将苏文达随伏波将军马援南征回朝,途经此地,士兵们患病,偶然发现这处温泉,沐浴后病痛竟神奇痊愈,苏文达将其命名为“碧玉泉”。而“天下第一汤”这个名号,则源于明代的文化巨擘杨慎。当时,杨慎因“大礼议”事件被贬至云南,他热衷于游历品鉴名泉,在对比了国内诸多温泉后,安宁温泉脱颖而出。杨慎毫不吝啬地在《咏温泉诗并序》中罗列了它的七大优点,还挥毫写下“天下第一汤”,自此声名远扬。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也赞誉这里为“滇南第一池”,称“余所见温泉,滇南最多,此水实为第一池,此处不可不浴”。
“天下第一汤”的题字石刻碑。虽然这是1942年由王景茀重书、龙云题跋后镶刻于池壁上的,但岁月的痕迹依然让它充满了韵味。据说,原来杨慎所题的匾额已经散佚。周恩来总理曾先后三次莅临安宁温泉,下榻于温泉宾馆附一号别墅,在这里泡浴“天下第一汤”,还在1972年沐浴后留下了“要很好利用温泉水为人民服务”的感慨。此外,朱德、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曾下榻于此,享受这温泉带来的惬意。安宁温泉不仅能泡,还能饮用。杨慎当年泡浴后,就被泉水的清澈甘甜打动,写下“不可不饮”四个大字。用这里的温泉水沏茶,茶汤透亮,香气扑鼻。而且,温泉对关节炎、皮肤病及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还有辅助疗效,真是大自然馈赠的瑰宝。
离开安宁温泉时,天色已晚,但我的内心却被这里的历史文化和温泉的魅力填满。这一天深入了解了“天下第一汤”背后的故事,这是一次难忘的旅行。遗憾的是,房屋正在装修,整个池塘被围在脚手架里面,我们没能看到“天下第一汤”几个字,只能留下遗憾,以后再重游故地了。
7月21日,再入野鸭湖公园,参加吴孝嵚结业典礼
7月20日,从安宁返回昆明润城时,已经是晚上10点。回到家匆匆洗漱后,便带着对第二天的期待早早睡下。
今天是吴孝嵚参加“野鸭湖夏令营军训”结业的日子。按主办方的通知,结业典礼定在上午10点,地点就在野鸭湖度假区内的拓展基地最下边的会堂。我们特意提前动身,早上8点30分,我和老伴杨继英从润城小区出发,开车前往。50分钟后抵达野鸭湖接待中心停车场。孩子们穿着统一的丛林绿作训服,列队站在外等候结业典礼时间到。10点,孩子们晒黑的脸颊透着精神,我们隔着几排座椅仔细辨认,一时竟没认出吴孝嵚。直到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集队步入会场,抬手敬礼时胳膊绷得笔直,多少有了些军人的飒爽风采。全场肃立中,他们合唱了那首在夏令营视频里每天要唱至少三遍的《强军战歌》,歌声比视频里更响亮;随后的队形汇报中,吴孝嵚站在第二排左数第二个位置,转身、看齐的动作干净利落。教官们依次为孩子们颁发结业证书和“优秀学员”奖章时,吴孝嵚接过证书的手微微颤抖,嘴角却扬得很高。
典礼后半段播放的夏令营纪实视频里,吴孝嵚有两个特写镜头让人印象深刻:7月16日实弹演练时,他扛着模拟火箭筒稳稳瞄准前方,眉头微蹙,高声喊道“目标已锁定,请准予发射!”那股认真劲儿格外亮眼;吴孝嵚所在连有三个来自蒙自的孩子,都是儿媳提前约好同去的,分别是吴孝嵚、王意诚和杨森宇。吴孝嵚担任副班长,他每天负责叫同宿舍的人起床。结业典礼结束后,11点40分,我和老伴带着三个孩子启程返回蒙自,沿昆石高速、广昆高速一路向东南。到石林南出口时,是中午12点半,我们特意下高速拐进“孙二娘饭庄”吃午饭。我让每个孩子点一道菜,吴孝嵚想了想说“要酸菜鱼和炖鸡蛋,酸菜鱼要微辣的”,王意诚指着菜单上的说个蚁蚂肉我老婆听成马肉,问哪里有马肉?,杨森宇则选了红烧牛肉。
原以为他们在夏令营吃了十天大锅菜,会对这些菜狼吞虎咽,没想到三个孩子只是象征性吃了些,看来营里的伙食确实不算差。
饭后稍作休息,下午2点继续赶路。经在弥勒、开远等多个服务区小息,历时四个多小时,终于抵达我家在蒙自世家寨的农家小院。
孩子们一进门就撒了欢,时而跑到天井里追逐打闹,时而挤在客厅沙发上凑头玩手游,时而上三楼我的书房,围着电脑他们叽叽喳喳讨论着什么,等着他们父母下班赶来。杨继英径直钻进厨房忙活起来,洗切炒炖的声响透着烟火气;我也没闲着,毕竟十天没在家,先给鱼池换了水,又修剪了花园里疯长的枝叶,擦净鱼缸壁上的绿苔,把院子收拾得整整齐齐。傍晚7点,家长们陆续到了。王意诚妈妈刚推开院门,孩子就从沙发上弹起来,跑到天井里扑进她怀里,杨森宇见到爸爸时,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吴孝嵚的妈妈来得迟,见到妈妈推开大门,吴孝嵚飞快跑出去,我以为是要去拥抱他妈妈,实则去要手机。大家都到齐了,我便围坐餐桌吃饭。我把每一个家庭人员安排邻座,孩子在中间。大家边吃边聊,话题都是围绕还在参加夏令营的孩子们。饭毕,杨森宇去拿他的行李箱,不为别的,就是要把他和另外两个孩子在夏令营获得的奖状、书写的家书和自作的礼物拿给家长分享。我组织大家在我家院子里给三个家庭照相留念。晚上9点多,家长们带着孩子一起离开我们家。我们将他们送到大门外,他们一直说着感谢我的话。其实也没有什么,我是接吴孝嵚顺道帮忙接另外两个孩子的,也是举手之劳。人就是要做好事,才会有福报。
把他们两家送出门,才算给这次横跨十一天的行程画上句号。
回想从7月11日送孩子们去昆明野鸭湖夏令营后,我接着去滇东北两省十地旅游,不能不说这是我人生中值得记载的一个节点。于是,写成上述日记,也算保持了我多年养成的“去到哪就写哪”的好习惯。(作者:红河州蒙自市五里冲水库退休干部 吴家德 2025年7月25日完稿)
编辑:白雪梅
审核:张永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