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围山丁达尔奇观美若仙境令人震撼!

2023-05-08
来源:省级新闻

近日,坐落在红河州屏边县境内的“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清晨云海日出后,惊现绝美丁达尔景观。天地之间,万缕金光倾泻而下,仿佛光瀑布一般。

image001_副本.jpg

“丁达尔景观”也叫“丁达尔效应(Tyndall effect)、“丁达尔现象”,或者“丁铎尔现象”“丁泽尔效应”、“廷得耳”效应。他就是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垂直入射光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

“丁达尔效应”的出现从而也寓意着光可被看见。

摄影界也叫它“耶稣光”,一般出现的时间在清晨、日落时分或者雨后云层较多的时候,大气中有雾气或灰尘。太阳刚好投射在上面,被分割成一条条,有时成一大片,显得特别壮观。

命名始源:英国物理学家约翰·丁达尔(John Tyndall,1820~1893年),1869年首先发现和研究了胶体中的上述现象。这条光亮的“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和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产生原因: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线照射到粒子时,如果粒子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则发生光的反射;如果粒子小于入射光波长,则发生光的散射,这时观察到的是光波环绕微粒而向其四周放射的光,称为散射光或乳光。丁达尔效应就是光的散射现象或称乳光现象。由于真溶液粒子直径一般不超过1nm,胶体粒子介于溶液中溶质粒子和浊液粒子之间,其直径在1~100nm。小于可见光波长(400nm~700nm),因此,当可见光透过胶体时会产生明显的散射作用。而对于真溶液,虽然分子或离子更小,但因散射光的强度随散射粒子体积的减小而明显减弱,因此,真溶液对光的散射作用很微弱。此外,散射光的强度还随分散体系中粒子浓度增大而增强。

所以说,胶体能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几乎没有,可以采用丁达尔现象来区分胶体和溶液,注意:当有光线通过悬浊液时有时也会出现光路,但是由于悬浊液中的颗粒对光线的阻碍过大,使得产生的光路很短。

实际应用: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还可以用半透膜检测)(红河州林草局 供稿)


编辑:刘宝昌

审核:张永宾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